樂生拆遷事件回顧展
請看完下列簡報後,試著回答網頁下方的相關問題:
文本設計說明
培養學生發展民主社會所需的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公民素養,是108社會領域課綱的課程目標之一,因此,建議教師在教學活動或學習評量設計時,宜提供與社會議題有關的情境脈絡,引導學生運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討論社會時事與議題,以培養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公民素養。 本題組利用數位文本和影片,呈現樂生療養院拆遷事件,透過脈絡性的提問,首先讓學生瞭解樂生療養院設立、解除隔離到面臨拆遷的時代背景;接著,引導學生應用「依法行政」與「判斷公不公平的考量原則」等內容知識,解析樂生拆遷事件中樂生院友面臨的人權與衝突問題,並檢視政府政策的適切性;最後,引導學生感受樂生院友在拆遷事件所經歷的情緒,進而瞭解社會議題之所以為議題,正是因為事件中各利害關係人的需求無法被滿足,這也是議題爭議和兩難之處,因此更需要發揮民主素養,從不同面向與角色的立場,進行理性溝通討論,培養參與社會和關懷他人的同理心。
問題 1.
根據簡報內容,判斷樂生療養院設立時,臺灣是處於哪個政權統治階段?
學習內容 | 歷Ea-IV-1殖民統治體制的建立 |
---|---|
學習表現 | 社1a-IV-1發覺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與社會領域內容知識的關係 |
題型 | 選擇題 |
滿分 | 代碼1:(B) |
零分 | 代碼0:其他答案 代碼0X:沒有作答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透過文本中樂生療養院設立的時間點和當時的政權,發覺樂生療養院設立在日治時期。學生可從第3頁簡報內容得知樂生療養院是臺灣總督府在1930年設立的,瞭解當時為日治時期。 |
問題 2.
根據簡報內容,推論1930年政府設置樂生療養院的目的最有可能是什麼?
學習內容 | 歷Eb-IV-3新舊文化的衝突與在地社會的調適 |
---|---|
學習表現 | 社1b-IV-1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
題型 | 選擇題 |
滿分 | 代碼1:(D) |
零分 | 代碼0:其他答案 代碼0X:沒有作答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運用文本所述內容,解析政府設立樂生療養院的目的可能是為了防治漢生病傳染,以維護公共衛生。學生可從第3頁簡報內容得知,漢生病早期無藥可醫且具高傳染性,1987年世界各國已建議隔離能有效防治漢生病傳染,故可推測設立樂生療養院隔離病患是基於公共衛生的考量。 |
問題 3.
根據簡報內容,你認為下列哪一份歷史資料,可以支持簡報第3頁中「國際癩病學術會議」對於防治癩病傳染的決議?並根據表中的數據變化,說明理由。
請在下面的方框中寫出:
(1) 你選擇的是「資料1」、「資料2」中的哪一個?
(2) 根據你選擇的資料數據變化,說明你的理由。
學習內容 | 歷Eb-IV-3新舊文化的衝突與在地社會的調適 |
---|---|
學習表現 | 歷1b-IV-2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 社3b-IV-2利用社會領域相關概念,整理應檢視所蒐集資料的適切性 社3b-IV-3使用文字、照片、圖表、數據、地圖、年表、言語等多種方式,呈現並解釋探究結果(此題僅針對「使用文字、圖表解釋探究結果」) |
題型 | 建構反應題 |
答案 | 資料1;理由:1930年設置樂生療養院前癩病患者數為1084人,1930年設置樂生療養院採取隔離政策後,1935年至1939年的患病人數降低且每年度間變化幅度小,顯示癩病疫情有受到控制,所以資料1可以作為支持隔離措施是有效方式的資料 |
滿分 | 代碼1:能寫出「資料1」,且引用資料1數據的變化趨勢說明理由
作答實例:
|
零分 |
代碼0:1.能寫出「資料1」,但未能引用資料1數據的變化趨勢說明理由,或語意不清2.未能寫出「資料1」,無論理由為何
作答實例: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選擇合適的歷史資料,以支持簡報第3頁中有關「國際癩病學術會議」決議隔離癩病患者是防治癩病傳染的最有效方式,並運用資料中的數據變化說明選擇該項歷史資料的理由。學生可從第3頁簡報內容得知「國際癩病學術會議」決議隔離癩病患者是防治癩病傳染的最有效方式,並從資料1中發現1930年樂生療養院設立後,癩病患者的人數從約1000人降至800人,且1935年至1939年間染病總人數變化小,顯示此資料可以支持隔離是預防癩病傳染的最有效方法。 |
問題 4.
根據簡報內容,說明為什麼政府在1930年隔離漢生病患,而在1962年解除隔離禁令?
學習內容 | 公De-IV-1科技發展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 |
---|---|
學習表現 | 社1b-IV-1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
題型 | 選擇題 |
滿分 | 代碼1:(B) |
零分 | 代碼0:其他答案 代碼0X:沒有作答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從「科技發展」的概念,解析文本中樂生隔離禁令解除的原因,並瞭解科技發展會改變日常生活,及社會規範會隨著時空發生變動。學生可從簡報第5頁得知,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促使抗生素發明後,漢生病變成可以治癒且低傳染性的疾病,進而影響政府修法,解除樂生療養院隔離禁令。 |
問題 5.
根據簡報第6頁內容,分析1962年樂生療養院解除隔離時,當時社會對樂生院友的主要態度可能為何?並從簡報中舉一個例子說明。
請寫出:
(1) 當時社會對樂生院友的態度是什麼?
(2)從簡報中舉一個例子說明。
學習內容 | 公Da-IV-2日常生活中,個人或群體可能面臨哪些不公平處境 |
---|---|
學習表現 | 社1b-IV-1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
題型 | 建構反應題 |
答案 | (1)態度:排斥、害怕、恐懼、歧視、鄙視、警戒、不友善、不友好、討厭他們、不公平、不接納、遠離避開、帶有偏見、仍有刻板印象,以及抱有異樣眼光等態度 (2)理由: A. 因為多數院友無家可歸,被迫繼續在樂生療養院中生活,且融入社會困難 B. 因為曾有已痊癒院友報考教師甄選數次,因曾住過樂生,各校以健康因素為理由拒絕聘任 C. 因為社會大眾怕被傳染,所以不敢靠近和接觸 D. 因為社會大眾對癩病的印象和想法,還是無法改變 |
滿分 | 代碼1:能寫出「答案」中所列之一項態度,且能寫出所對應之理由
作答實例:
|
零分 |
代碼0:1.能寫出「答案」中所列之一項態度,但未能寫出所對應之理由,或語意不清2.未能寫出「答案」中所列之態度,無論理由為何
作答實例: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從文本所述內容,感受樂生院友在解除隔離禁令之後,融入社會時所面臨的不公平處境。學生可從簡報第6頁內容得知,院友報考教師甄選卻因為住過樂生療養院而被拒絕聘任,瞭解1962年政府修法解除樂生隔離禁令後,社會對院友的態度仍不友善。 |
問題 6.
根據簡報資料,分析1962年解除漢生病患的隔離禁令後,樂生院友的人權有受到保障嗎?並從簡報中舉一個例子說明理由。
請寫出:
(1) 「有」,還是「沒有」達到保障漢生病患的人權?
(2) 從簡報中舉一個例子說明理由。。
學習內容 | 公Ad-IV-1為什麼保障人權與維護人性尊嚴有關 |
---|---|
學習表現 | 社1c-IV-1評估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與多元觀點,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
題型 | 建構反應題 |
答案 | (1)有。理由: A.因為1962年政府解除漢生病患的隔離禁令,是恢復樂生院友的人身自由權 B.因為1962年政府公告的〈臺灣省癩病(痲瘋)防治規則〉中,新增的規定提及,經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證明不具傳染性的癩病患者,應該跟一般人享有就學和就業的待遇,不得予以歧視 (2)沒有。理由: A. 解除隔離後,多數院友已經無家可歸,只能被迫繼續在樂生療養院中生活 B. 社會對樂生院友的態度,也使所有的院友面對融入社會的困難 C. 因為有已痊癒的樂生院友,報考教師甄選,但皆以健康因素、曾住過樂生為由,拒絕聘任 |
滿分 | 代碼1:
1.能寫出「有」,且能寫出「答案」中的一項理由 2.能寫出「沒有」,且能寫出「答案」中的一項理由
作答實例:
|
零分 |
代碼0:1.能寫出「有」,但未能寫出「答案」中的一項理由,或語意不清,或作答離題2.能寫出「沒有」,但未能寫出「答案」中的一項理由,或語意不清,或作答離題
作答實例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從「保障人權」的概念,評估文本中樂生隔離禁令解除是否有達到保障樂生院友的基本人權。學生可從簡報第6頁內容瞭解,政府有新增〈臺灣省癩病(痲瘋)防治規則〉明文規定不具傳染性漢生病患應與一般人享有相同的就學和就業的權益。此外,學生也可以從簡報第6頁內容得知解除隔離後,多數樂生院友已經無家可歸,被迫繼續留在樂生中生活,且有已痊癒院友就業受阻,從上述例子來看,雖然政府解除樂生療養院隔離禁令,但未能保障樂生院友人權。 |
問題 7.
根據簡報內容,分析1990年代政府興建臺北捷運新莊線,主要是為了因應下列哪個社會變遷的現象?
學習內容 | 地Af-IV-2 都市發展與都市化 |
---|---|
學習表現 | 社1b-IV-1 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
題型 | 選擇題 |
滿分 | 代碼1:(D) |
零分 | 代碼0:其他答案 代碼0X:沒有作答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應用都市發展過程中「都會化」的概念,解析興建臺北捷運新莊線的原因。學生可從簡報第7、9頁內容,瞭解由於大臺北都市發展的需求,促使政府興建捷運連結臺北市與周邊地區。 |
問題 8.
根據簡報內容,分析2008年公民團體提出行政訴訟,是想透過此項行政救濟的方式,達到下列何種目的
學習內容 | 公Bh-IV-2人民生活中有哪些常見的行政管制?當人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尋求行政救濟的意義為何 |
---|---|
學習表現 | 公1a-IV-1理解公民知識的核心概念 |
題型 | 選擇題 |
滿分 | 代碼1:(A) |
零分 | 代碼0:其他答案 代碼0X:沒有作答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應用「行政救濟」的概念,理解文本中公民團體提出行政訴訟的目的,是避免政府濫權侵害樂生院友居住安全的權益。學生可從簡報第10頁內容瞭解,公民團體認為政府在拆遷前的環境評估有瑕疵,導致拆除工程進行時,院友住處發生危險,公民團體提出行政訴訟,是希望政府維護院友居住權利。 |
問題 9.
在現代民主國家,政府施政必須依法行政。你認為政府官員或支持政府拆遷樂生療養院的人,會以簡報哪些資料來證明政府有依法行政
請在下面的方框中,寫出「簡報中的一項證據」:
學習內容 | 公Bh-IV-1為什麼行政法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為什麼政府應依法行政 |
---|---|
學習表現 | 社1b-IV-1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社3b-IV-2利用社會領域相關概念,整理並檢視所蒐集資料的適切性 |
題型 | 建構反應題 |
答案 | (1)政府是依照《大眾捷運法》規劃興建新莊線捷運 (2)政府依照《大眾捷運法》徵收土地興建捷運 (3)交通部依照《大眾捷運法》召集相關單位進行土地徵收協調會議 (4)政府拆遷樂生前,有依照《環境影響評估法》先進行環境評估 |
滿分 | 代碼1:
能寫出「答案」中一項證據
作答實例:
|
零分 |
代碼0:未能寫出「答案」中的一項證據,或語意不清,或重複題幹
作答實例: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應用「依法行政」的概念,解析政府在進行樂生療養院拆遷的過程中是否有依法行政,並從文本中找出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的證據。學生可從簡報第7、8、10頁內容瞭解,政府有依照《大眾捷運法》規劃臺北捷運新莊線與召開土地徵收的協調會議、拆遷前有依照《環境影響評估法》進行環境評估,據以推論政府有依法行政。 |
問題 10.
根據下方判斷「公不公平」的四個觀點,小維是運用哪兩個觀點提出自己的看法? 並以小維說的話舉證說明。
請在下面的方框中寫出:
(1)小維運用的觀點之一:___,舉證說明:_____ (2)小維運用的觀點之二:___,舉證說明:_____
學習內容 | 公Da-IV-1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公不公平」有哪些例子?考量的原理或原則有哪些 |
---|---|
學習表現 | 社1b-IV-1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
題型 | 建構反應題 |
答案 | (1)從「利益分配」來看,捷運蓋好後,樂生院友也可以搭捷運一樣享有便利的交通與好處阿。 (2)從「需求滿足」來看,政府提供的新安置處讓院友複診更方便,有考量到院友就醫的需求。 |
滿分 | 代碼1:
1.能寫出「答案」中所列之觀點和所對應之舉證說明
作答實例:
|
零分 |
代碼0:
1. 未能寫出「答案」中的一項證據,或語意不清,或重複題幹
作答實例: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判斷小維講的話,是運用「公不公平」考量原則中的「利益分配」和「需求滿足」的觀點。學生可從小維的敘述中,瞭解他是基於「利益分配」的觀點,認為樂生院友和一般通勤族一樣享有搭捷運的便利,且從「需求滿足」的觀點看,政府提供的新安置處對院友複診更方便,對院友似乎沒有不好。 |
問題 11.
根據下方判斷「公不公平」的四個觀點,小美如果要利用這些觀點,說明自己的立場,她可以怎麼說?請幫小美選擇一個觀點,並根據這個觀點說明為何不公平。
請在下面的方框中寫出:
(1)根據1、2、3、4哪個觀點主張不公平? (2)根據所選的觀點,寫出小美的說法。
學習內容 | 公Da-IV-1日常生活中所說的「公不公平」有哪些例子?考量的原理或原則有哪些 |
---|---|
學習表現 | 社1b-IV-1應用社會領域內容知識解析生活經驗或社會現象 |
題型 | 建構反應題 |
答案 | (1)從「責任承擔」的觀點看,廣大的通勤族或樂生院友在捷運蓋好之後都能享受到捷運的便利性,但廣大通勤族不用承擔失去家園的痛苦,也沒有協助樂生院友改善失去家園的痛苦,相較之下,樂生院友在捷運興建上較一般民眾承擔較多的犠牲與責任 (2)從「責任承擔」的觀點看,樂生院友在面對社會極大的壓力下,若拒絕搬遷,樂生院友就被認為是妨礙都市擴張的壞人,這對樂生院友是不公平的 (3)從「貢獻肯定」的觀點看,多數人搭乘新莊捷運線的時候,並不知道這是樂生院友被迫搬離家園讓出土地換來的,政府並沒有主動讓大家知道樂生院友的付出,這樣是不公平 (4)從「需求滿足」的觀點看,新大樓在建造的時候並沒有滿足樂生院友想要一層樓式平房,可以跟鄰居在庭院聊天,不被二度隔離,以及先蓋好安置處再拆除樂生療養院等需求,這樣是不公平 |
滿分 | 代碼1:
1.能從「判斷公不公平的四個觀點」中寫出一個觀點,並寫出「答案」中所對應的說法
作答實例:
|
零分 |
代碼0:
1.能從「判斷公不公平的四個觀點」中寫出一個觀點,但未能寫出「答案」中所對應的說明或未寫說明2. 未能從「判斷公不公平的四個觀點」中寫出一個觀點,即使有寫出說明
作答實例: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感受文本中樂生院友的經歷,並運用判斷「公不公平」的四個觀點,提出小美可以基於哪個觀點,說明拆遷事件對樂生院友是不公平的。學生可從文本中瞭解,從「責任承擔」的觀點來看,樂生院友和一般民眾比起,得經歷失去家園的痛苦,承擔的責任比較重,對樂生院友是不公平的,且從「需求滿足」的觀點看,樂生院友傾向原地保留、不要被二度隔離,新安置處所並沒有考量院友的需求,對樂生院友是不公平的。 |
問題 12.
現今社會中,可能還有很多族群和樂生院友一樣,面臨不公平的處境,如果我們現在要改善他們的處境,你認為「政府」與「一般民眾」可以有哪些做法?
請在下面方框中寫出:
(1) 一項「政府」的具體作法。
(2) 一項「一般民眾」的具體作法。
學習內容 | 公Da-IV-2日常生活中,個人或群體可能面臨哪些不公平處境 |
---|---|
學習表現 | 公1c-IV-1運用公民知識,提出自己對公共議題的見解 社3d-IV-2提出保存文化資產、改善環境或維護社會正義等可能方案(此題僅針對「提出維護社會正義等可能方案」) |
題型 | 建構反應題 |
答案 | 1.政府方面 (1)制(訂)定相關法律與政策,以建立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例如:制定相關法律,協助樂生院友改善拆遷後(安置後)所面臨的困境。 (2)進行相關公民教育與衛教知識的推廣,例如:加強民眾對漢生病的正確概念,改變社會對樂生院友的偏見。 (3)政府要定期瞭解各個弱勢族群的需求,提供適當的協助,例如:政府安置樂生院友後,還是要定期瞭解樂生院友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協助。 2.一般民眾方面 (1)多關心弱勢族群,並對這些族群培養正確的觀念和態度,不要有刻板印象。 (2)宣傳弱勢族群的處境、聲援弱勢族群,例如:寫一篇文章投書,表達對樂生院友的支持。 (3)監督政府看政府有沒有照顧弱勢族群,例如:看政府有沒有做到答應樂生院友的事情。 (4)向政黨表達弱勢族群的處境,請政黨推動相關政策,例如:向政黨說明樂生院友的情況,請政黨透過政策改善樂生病友的處境。 |
滿分 | 代碼1:能分別從「政府」與「一般民眾」寫出各一個正確作法
作答實例:
|
零分 |
代碼0:
1.僅能從「政府」或「一般民眾」寫出正確作法
2.未能分別從「政府」且「一般民眾」寫出正確的作法,或者語意、主詞不清者
作答實例:
|
說明 | 本題評量學生能否從文本感受與理解還有很多族群和樂生院友一樣面臨不公平的處境,並從「政府」與「一般民眾」的角度,提出改善這些不公平的處境與維護社會正義的可能方案。學生透過文本內容的省思,從「政府」與「一般民眾」的角度,提出有哪些改善不公平處境的作法。 |